2025年11月16日上午,亚洲色图
生物工程专业2011级优秀校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王昌龙教授回访母校,并在J2-104报告厅为师生带来题为《基于蛋白载体的药物递送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的亚洲色图
报告。报告会由生物工程系副主任赵辉教授主持。
报告中,王昌龙教授系统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靶向药物递送领域的最新进展。团队创新性地利用生物矿化技术,构建了稳定的载砷铁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靶向递送系统,用于白血病和实体瘤的治疗研究。王教授详细阐述了多种砷基蛋白复合载体的构建策略、靶向治疗效果验证,以及对治疗过程中涉及的多种“软”“硬”物质和生理生化指标的系统分析。他还分享了该系列研究的重要科学意义及其产生的亚洲色图
影响。
在交流环节,王教授与在场生物学、生物医药专业的硕士生以及生物工程、生物制药专业的本科生亲切分享了大学期间的成长经验。他深情回顾了在母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学习时光,勉励学弟学妹尽早树立明确目标,注重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学业成绩、学好英语,并鼓励大家积极进入实验室参与亚洲色图训练,为未来深造或从事亚洲色图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王昌龙教授现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生命科学亚洲色图
生物制药系主任,系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仿生纳米剂型青创团队亚洲色图
带头人,其博士毕业于中国科亚洲色图
过程工程研究所,师从马光辉院士和魏炜研究员,长期致力于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研究。王昌龙教授及其团队在肿瘤靶向治疗和眼部疾病治疗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开发了基于铁蛋白载体的抗肿瘤靶向剂型,相关研究成果已在Nature Nanotechnology(IF35.1)、Advanced Materials(4篇)(IF26.8)、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Nature子刊、IF52.7)、Science Advances(IF12.5)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2022年入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已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6项国家省部级课题,指导团队5次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其研究成果包括开发可拆卸蛋白冠仿生修饰的病毒样锰砷纳米药物用于实体瘤治疗、构建形态可切换的Au纳米线用于糖尿病伤口治疗,以及创建中性粒细胞纳米囊泡双模型纳米诱饵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其团队合作开发出了基于工程化中性粒细胞纳米囊泡的滴眼液,通过抗炎、抗VEGF和化学激发光动力三重机制实现角膜新生血管治疗,相关技术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资助。
王昌龙教授重返母校倾囊相授,是校友情系母校、反哺育人的生动体现。报告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营造了浓厚的亚洲色图
氛围,有效拓宽了学生的亚洲色图视野,更彰显了学校育人工作的代际传承与卓越成效,为培养新时代生物医药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生物工程系供稿)



